台灣首例猴痘案例現蹤!民眾最想知道的5大QA
疾管署6/24證實25歲男性境外移入猴痘確診,這名個案從國外返台後第4天就出現發燒、全身紅疹、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。指揮中心緊急匡列9名密切接觸者,最晚要追蹤到7/14才能解除警報!
猴痘到底多可怕?醫師用「三層防護網」分析
- 病毒特性:台大急診副教授李建璋指出,猴痘屬於DNA病毒,不像新冠病毒容易突變,現有案例基因序列高度相似
- 疫苗保護:1978年前出生民眾接種過天花疫苗,對猴痘有85%交叉保護力
- 傳染模式:需要長時間密切接觸或體液交換,R0值僅2-3(Omicron高達12)
洗衣機成防疫破口?疾管署公布「洗衣3要訣」
指揮中心羅一鈞副組長特別提醒:
- 避免共用洗衣機:患者衣物應單獨清洗
- 禁用省水模式:確保60°C以上水溫與足夠清洗時間
- 洗衣劑就夠用:不需特別添加漂白水,普通清潔劑可破壞病毒
外出防護加強版!隨身必備兩樣法寶
長庚大學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建議:
- 酒精乾洗手:接觸門把、電梯按鈕後立即消毒
- 抗菌濕紙巾:用餐前先擦拭桌面,重點是搓揉20秒以上
皮膚科醫師胡怡萱補充:「猴痘皮疹初期很像蚊子叮咬,但會快速擴散成水泡,若出現不明紅疹且近期有國外旅遊史,應立即就醫。」
4大族群要特別小心!
- 免疫不全患者
- 未接種天花疫苗的年輕族群
- 經常接觸外國旅客的職場工作者
- 同住家人有跨國商務需求者
疾管署強調目前社區傳播風險極低,但提醒民眾保持警覺。若發現自己出現發燒伴隨皮膚病灶,應主動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,醫療院所已啟動加強通報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