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失智共處20年醫師的暖心照護法
身為失智症專科醫師,我在診間看過無數家庭面臨的照顧難題。當自己92歲老母親確診失智時,才真正體會到家屬那種「知道方法卻做不到」的無力感。今天要分享這20年來,我從專業醫師和家屬雙重角度整理出的實戰經驗…
🌞 曬太陽時機學問大!早午各30分鐘神奇效果
很多家屬不知道,陽光照射時段會直接影響長輩的睡眠品質。我發現上午9-11點和下午3-5點這兩個時段帶媽媽出門最有效:
- 早晨散步要選在吃完早餐後,這時陽光能幫助身體分泌血清素,為晚上製造褪黑激素打基礎
- 黃昏遛達要把握太陽下山前1小時,溫和光線有助調節生理時鐘
- 遇到陰雨天也別放棄,室內窗邊活動搭配日照燈同樣有效
記得要讓長輩自己選擇路線,就算每天繞同個社區公園也沒關係,重點是維持規律性!
🀄 獨門「麻將喚醒術」每天快樂起床
我研發的觸覺喚醒法讓媽媽從抗拒起床變成主動期待:
- 準備觸感溫潤的老牌竹製麻將
- 從簡單數字牌開始(一筒、三萬)
- 進階加入「找對子」遊戲增加互動
- 搭配台語念牌名刺激語言記憶
這個過程要把握3要訣:
- 提前15分鐘開始喚醒程序
- 床邊準備溫開水潤喉
- 用「今天要去買你最愛的紅豆餅」當誘因
📆 黃金三段式作息表大公開
我為媽媽設計的日間節奏表連看護都說有效:
時段 | 活動內容 | 關鍵技巧 | |
---|---|---|---|
🌅 | 08:00-11:00 | 早餐+曬太陽 | 自選豆漿口味增加參與感 |
☀️ | 14:00-16:00 | 午茶+認知遊戲 | 用懷舊零食刺激記憶 |
🌙 | 18:00-20:00 | 晚餐+足浴 | 播放老歌搭配按摩 |
重點是每階段都要有明確結束儀式,比如:
- 上午外出回家立刻換拖鞋
- 午後遊戲後整理桌面
- 睡前關燈前說固定晚安語
💊 用藥時機與非藥物療法搭配原則
當出現連續3天夜遊或黃昏症候群加劇時,我會建議:
- 先記錄1週行為日誌
- 從最低劑量開始調整
- 搭配芳香療法(推薦真正薰衣草精油)
- 午後限制液體攝取量
記得要和醫師討論藥物作用時間,有些助眠藥需要提前4小時服用,不是睡前吃才有效喔!
給照顧者的悄悄話
照顧失智長輩就像跳雙人舞,有時要被帶著走,有時要主動引導。這些方法都是我和母親磨合多年的經驗,初期可能會手忙腳亂,但堅持2週就會看到改變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彈性,把「做不到」換成「我們試試看」,照顧路上你並不孤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