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梅雨季濕氣纏身超惱人!戒掉兩大地雷飲食+6招排濕穴道教學

梅雨季全身重鹹鹹?這些飲食正在害你「積濕」!

最近全台都在下雨💦,不只衣服曬不乾,連身體都覺得沉甸甸?中醫師提醒,這種時候最怕「外濕加內濕」雙重攻擊!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你每天吃的東西正在偷偷養濕氣…

濕氣最愛這兩類食物 ▶ 快檢查你的三餐

🚫地雷1:燒烤炸物

雞排配珍奶根本是「濕氣套餐」!高溫油炸會讓食物產生「痰濁特性」,中醫臨床發現常吃這類食物的人,舌苔都會變厚變黏,代表脾胃根本消化不動

🚫地雷2:反式脂肪

藏在蛋糕餅乾裡的「人工壞油」最可怕!這種經過氫化加工的油脂,會讓身體代謝速度直接打七折,連帶影響水分排出,下午小腿就腫得像麵龜

小腿就是除濕關鍵!六大人體排水孔定位教學

中醫說「濕氣下行」,要排水腫一定要從下半身著手。特別整理超詳細穴道攻略:

❶【承山穴】自帶除濕開關

📍怎麼找:踮腳尖時小腿肚會出現人字紋,正中央凹陷處 💡技巧:用大拇指關節頂住,邊按邊慢慢吐氣

❷【委中穴】膀胱經排毒口

📍怎麼找:膝蓋正後方皺褶中點,壓下去會痠到縮腳 ⚠注意:這裡血管多,孕婦要避開

❸【足三里】脾胃強化點

📍怎麼找:外膝眼直下四指寬,脛骨旁肌肉凹陷處 🍵搭配:按摩後喝溫蜂蜜水效果更好

❹【豐隆穴】消腫專家

📍怎麼找:外腳踝與外膝眼連線中點,肌肉最厚實處 🌟功效:對啤酒肚、雙下巴也有效

❺【三陰交】婦科排水站

📍怎麼找:腳踝內側骨頭凸起處,往上四指寬 ⏰時機:睡前按摩助排水腫,早上臉不泡

❻【陰陵泉】健脾去濕

📍怎麼找:膝蓋內側凹陷處,往下與腳踝連線中點 🤲手法:順時針畫圈按壓,搭配熱敷更有效

日常三招加強版排濕法

1️⃣ 煮飯加這味:在電鍋放把「糙米」蒸煮,吸附澱粉濕氣 2️⃣ 辦公室小運動:每小時做「腳掌泵式」上勾下壓10次 3️⃣ 泡腳秘方:老薑片+米酒+熱水,水位超過腳踝上三指

💦梅雨季不想當「濕氣人」,記得把炸雞換成冬瓜薏仁湯,每天花5分鐘按這些排水孔,包你身體輕得像除濕機開強效模式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