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頑固疼痛的6大迷思與對策
疼痛越老越難纏?關鍵在「退化管理」
年輕時摔傷三天就好,四十歲後連起床都喀喀響!骨科醫師黃鼎鈞透露,軟骨含水量從25歲開始每年減少1%,這就是為什麼「同個部位反覆痛」的主因。別急著換人工關節,先試試這招:改用坐式抬腿運動代替跑步,既能維持肌力又減少膝蓋衝擊。
做家事比運動更傷身?主婦必學3招
彎腰拖地最傷腰椎!物理治療師建議:
- 改用長柄夾式拖把保持脊椎直立
- 擦高處櫃子前先做「招財貓式」暖肩(手臂平舉90度來回擺動)
- 每次整理30分鐘就做「靠牆深蹲」10下,強化核心肌群
開刀非萬能!這些情況其實免動刀
案例直擊:50歲王太太被診斷要換人工髖關節,結果發現只是梨狀肌緊繃壓迫神經,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+每天「抱膝滾臀」伸展,三個月後疼痛指數從8分降到2分。
醫病溝通5大地雷句
- 「藥隨便開就好」→ 醫師不敢給強效止痛劑
- 「自費的比較好吧?」→ 可能誘導非必要治療
正確做法:具體描述「痛像針刺還是悶痛」「半夜會不會痛醒」,幫助醫師判斷。
伸展運動圖解教學
辦公室族必學「後仰式」
- 雙手交扣放後腦勺
- 手肘慢慢向後打開
- 同時抬頭看天花板
維持15秒×3組,立即緩解肩頸僵硬
媽媽手自救操
拿寶特瓶裝水代替啞鈴:
- 手掌朝上做腕彎舉15下
- 翻面手掌朝下再做15下
- 最後旋轉瓶身20圈
每天兩回預防肌腱發炎
營養師私房菜單
對抗關節退化要吃:
✔️ 早上喝薑黃豆漿(加黑胡椒提升吸收率)
✔️ 炒青菜改用芥花油,富含Omega-3
✖️ 少吃醃漬物,鹽分加速鈣質流失
銀髮族運動新選擇
物理治療師推薦:
- 水中快走:浮力減輕膝蓋負擔
- 太極雲手:改善平衡感
- 彈力帶深蹲:強化臀腿肌力
每週3次,每次從15分鐘漸進增加
科技治療新趨勢
疼痛科醫師解析:
⭕ 神經阻斷術:適合帶狀疱疹後神經痛
⭕ 體外震波:治療足底筋膜炎效果達8成
⭕ 紅外線熱像儀:找出隱性發炎部位
日常防痛小物推薦
- 買菜用雙肩後背包分散重量
- 廚房放防滑踏墊減輕腰部壓力
- 電腦族必備人體工學腕托
- 長輩改用**握把加粗」廚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