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別小看蛋白質缺乏!身體這8個警訊在跟你求救

蛋白質不夠會怎樣?比你想像的更嚴重!

最近不管是健身網紅還是營養師,都在狂推「吃夠蛋白質」有多重要。但你知道嗎?根據最新調查,台灣有超過3成上班族蛋白質攝取根本不及格!衛福部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要吃0.8克,但很多人連基本量都吃不到。更可怕的是,當身體開始「缺蛋白」,會用這些意想不到的方式警告你…

8大身體警報亮紅燈⚡

1. 整天累累病懨懨

肌肉就像身體的發電廠,當蛋白質不夠導致肌肉流失,連爬個樓梯都會喘。更糟的是抗體原料不足,變成「行走的病毒磁鐵」,換季必感冒、傷口好超慢!

2. 這裡痠那裡痛

肌肉量掉到「安全線」以下時,全身關節就像沒泡油的齒輪,動不動就喀喀響。特別是久坐族,會發現肩頸痠痛變本加厲,連按摩都按不好。

3. 麵龜腳按下去會凹陷

早上起床臉腫像麵包超人?下午小腿脹到鞋子變緊?這可能是血液蛋白不夠,讓組織液亂竄的「低蛋白水腫」。最明顯特徵是按壓皮膚後,凹陷處久久不回彈。

4. 剛吃飽又餓到心慌

蛋白質需要4小時消化,能穩定血糖不亂飆。如果餐餐只吃澱粉,血糖坐雲霄飛車的結果就是:飯後2小時就手抖冒冷汗,瘋狂想吃零食。

5. 指甲脆到像洋芋片

頭髮分岔打結梳不開?指甲軟到能折彎?這是身體在「拆東牆補西牆」,把次要組織的蛋白質調去維持重要器官運作,連頭髮色素細胞都罷工!

6. 情緒像坐大怒神

血清素原料「色胺酸」要靠蛋白質食物攝取。當腦內快樂荷爾蒙不足,會莫名焦慮、看什麼都不順眼,還可能伴隨睡眠障礙找上門。

7. 傷口復原超龜速

修復組織需要大量蛋白質當材料,缺乏時連小傷口都可能化膿感染。更別說手術後患者,恢復期會直接拉長1.5倍!

8. 味覺變重口

突然嗜吃鹹辣刺激食物?研究發現蛋白質不足會影響味覺神經敏感度,讓人不知不覺越吃越鹹,陷入惡性循環。

聰明補充3技巧

  1. 分散攝取:每餐都要有蛋白質,避免集中在晚餐
  2. 優質首選:豆魚蛋肉類,優先選黃豆、雞胸、鯖魚
  3. 運動加倍:有健身習慣者要增加到每公斤1.2-1.6克

營養師提醒:腎功能異常者需諮詢醫師,別自行狂補高蛋白喔!

分類:飲食營養